日前,中国篮协正式启动归化球员的相关事宜,篮协已经向各个球队和地方体育局下发了关于入籍球员管理办法通知。撇开相关的规则和所谓的不承认双国籍不谈,这个归化政策也确实有很多的漏洞,近期杨侃媒体人便在直播中发表了相关看法,提问归化政策需要完善,归化到底是算外援还是国内球员。
篮协在这个所谓的归化通知里面,其实就只提了归化的一些原则和相关管理办法,并没有提到在CBA打球的身份该怎么算。因为归化是不承认双国籍的,如果入了中国籍,那么他就已经被当做国内球员看待,但如果真的成为了“国内球员”,又必须要牵扯到工资,此前CBA顶薪球员的工资为600万上限,而这些归化球员,如果拿到的薪水还不如自己以外援身份拿得多,并且还要放弃自己原有的国籍,这样费力不讨好的事情,恐怕没有人愿意当冤大头。
所以,篮协在归化程序方面,确实有很多东西要自行去完善,而不是把所有东西都踢皮球给到俱乐部,从而坐享其成。如果归化球员不算内援,俱乐部确实没有动力去归化,但如果归化以后工资按照内援顶薪,甚至都达不到顶薪标准,那么自然也没办法吸引到高质量的归化球员。
虽然现在篮协已经下发了归化事宜的相关通知,但至少这大半年时间,应该没有球队去主动做“吃螃蟹的人。毕竟现在篮协高层可能都是脑袋一片空白,自己都没有立好相关规则,要让俱乐部自己摸着石头过河,可能除了那些财大气粗的国企球队,其他的民营球队绝对是不会轻举妄动的。
其实对于归化球员这个话题,最直接的还是篮协去主导,而不是把皮球踢给俱乐部。本来CBA有实力的球队就那么几支,在现有的情况下他们已经具备一定的竞争实力,凭什么要给篮协做嫁衣?这样费力不讨好的事情,确实没有几支球队愿意去做。
回到正题,归化事宜既然是篮协主动提出的,那么相关的细则就应该写明确,到底归化球员在CBA联赛算外援还是算国内球员,另外工资又该怎么算。如果连篮协自己都不重视,而指望去摘俱乐部的桃子,那么归化程序恐怕至少未来1-2年都不会有实质性进展。